开年伊始,中国酒业协会就发出行业观察:年轻化趋势推动低度白酒市场市场崛起。
所谓低度酒,是指酒精度小于20%的酒类产品,以及酒精度在18-44%的白酒产品。事实上,在白酒低度化的趋势下,啤酒、预调酒等高度化趋势越演越烈。但这刚好碰上20%左右的分界线。
白酒等高度酒低度化、啤酒等低度酒高度化的趋势明显,8-40多度的酒类产品开始成为爱酒人士的心头好。酒的度数,似乎在向中间位置靠拢。多元化趋势下,酒类度数向中靠?
企业开始考虑年轻人的需求。从茅台、五粮液,再到汾酒、酒鬼等等,不一样的香型的头部企业纷纷开始将自家低度产品推向市场。
五粮液在以传统52度产品为主力的情况下,将39度、45度这样多年来相对低调的产品推向了越来越显眼的位置;茅台也表示:要迎合低度消费时尚,运营好低度茅台酒;运营多年低度市场的泸州老窖则表示,其低度国窖商品市场占比已达到了50%;而汾酒、酒鬼等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开始发力旗下大单品的低度产品。
从浓、酱、清不一样的香型头部企业纷纷投入低度市场的动作来看,白酒企业似乎再度开启了一轮产品低度化的浪潮。
一名受访者向知酒君分享,“饮酒重点不是在于取悦他人,更是在于让自己放松、达到内心自洽。在未来,这种情绪的价值将逐渐重要。”
真正悦己的喝酒,追求的是微醺,不是大醉。于啤酒而言,度数太低的啤酒,喝起来寡淡,更倾向于选择精酿或者更高度数的高端啤酒。
近年来,市面上8-12度精酿啤酒产品也在增长,啤酒企业呈现出从量贩模式向品质溢价的战略转型。随着酒精度数向中间靠拢,黄酒搭上了时代快车,慢慢的变多人认同黄酒的养生属性。从度数来看,黄酒的酒精度通常在14至16度之间,属于典型的低度酒,一些年轻人开始选择主动靠近黄酒。
一些新酒饮产品也在摆脱饮料的标签,锐澳推出强爽系列,满足那群消费的人追求刺激的品饮目的,以此来实现消费者“微醺”的饮酒体验。
在国内低度茶饮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心理变化导致的对“性价比”的追求,也使酒精含量10度左右的低度酒产品持续走俏。
主流酒种度数向中间度数靠拢的现象,可以从日本与韩国酒类市场的演变路径中,找到一些发展的参考思路。
根据日本国税厅数据,2022年日本酒类消费总量较2010年下降18%,但低度酒品类逆势增长27%,其中第三类发泡酒(酒精度6%~8%)市场占有率突破40%。
而韩国酒类市场,则呈现两极化的特征。其传统烧酒度数从20度降至16.9度的产品线%。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日韩市场均出现酒饮+创新,功能性低度酒在30岁以下花钱的那群人中渗透率达61%。
白酒低度化趋势之外,果酒、气泡酒、梅子酒等新兴品类正逐步成为“黄金度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梅见、冰青、悠蜜等创新产品越来越畅销。
知趣营销总经理蔡学飞认为,低度酒市场比较活跃,是传统酒企开拓年轻市场,获得新增量的重要突破方向,特别是低度酒与传统白酒酿造技艺、销售渠道与消费群体都存在一定重叠度,这为酒企发力低度酒提供了便利性。
客观来看,逐渐崭露头角的中度酒水正在经历一场多维博弈,传统酒企试图通过低度化延展品牌生命周期,新锐品牌则试图在8-15度的黄金区间开拓新战场。
头部酒企的低度化战略正遭遇传统渠道的消化障碍。茅台43度飞天的需求并不旺盛,并不是特别需要抢购。五粮液39度产品在华北市场试水时,经销商也反馈商务宴请仍以52度为主。
另一方面,果酒类产品,并不能形成极强的复购,并没有成为主流。即便是现象级产品RIO强爽,其复购率也远远不及啤酒复购率平均值,暴露出低度酒作为情绪快消品的脆弱性。
当前的酒类市场,或许还在等待一场供给侧革命——既有传统酒企的渠道赋能,又有新消费品牌的场景创新,最终在黄金中度区间培育出真正的国民级产品,来完成这场饮酒文明的重构运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世界上最孤独动物”斑鳖冒头晒背 国内仅存一只 它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封面深镜
中方会否公布铁线礁的领海基线?外交部:中方执法活动旨在反制菲方侵权挑衅
聋哑女大学生长相被质疑“美得不真实”,西安美院:人很乖招人喜欢,高中素颜就很漂亮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