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化大趋势下,作为调味品行业“最具市场号召力”的一个标签,“零添加”已经触达了包括酱油在内的众多领域。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3月27日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中明白准确地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新国标将于2027年3月16日实施。自此,调味品“零添加”赛道开始降温。
“0添加”“0%添加甜味剂”“0%添加防腐剂”“0添加味精”……近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多家超市的粮油调味区,记者看到不少调味品包装上都标注着“零添加”相关用语,有的商超甚至设立了“0添加调料专区”。
正在挑选酱油的济南市民刘大姐是“零添加”食品的热衷者,“平时,我爱买一些标注零添加的产品,不止调味品,面包、零食、酸奶、饮料等我也会优先选择零添加的产品,主要是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食品更安全健康,就觉得标注零添加的产品应该会靠谱一些”。
刘大姐的观点,代表了不少花了钱的人“零添加”产品的认知。京东消费及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的一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68.8%的消费者会关注“0糖0脂0卡”等低热量标签,超半数会关注“0添加”相关标签。
为了抓住这一部分消费者,许多调味品品牌纷纷推出“零添加”新品,以提升市场规模。比如,主打“零添加”的千禾味业逐步受到关注,连续两年净利实现55%左右的迅猛增长;松茸粉品牌黑马“松鲜鲜”也在2021-2023年实现每年300%的营收增长,该品牌主打减钠与“0添加山梨酸钾、苯甲酸钠、三氯蔗糖”。
线下零售监测机构马上赢提供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调味品类目中,“零添加/0添加”概念商品数量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超300个攀升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超800个,商品数量增幅接近200%。此外,调味品类目中,相关这类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从不到2.5%攀升至接近5.5%。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调味品行业新品中“零添加”产品占比高达43%,较2021年增长近2倍。
但“零添加”产品就代表着安全健康吗?有业内人士介绍,“不添加”“零添加”是对生产的全部过程的描述,与食品最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部分商家通过刻意宣传,利用“零添加”“纯天然”概念提升产品附加值,以获取市场及额外盈利。但商家通过放大“0”的视觉符号,有几率会使消费者忽视其他成分,例如“零添加防腐剂”宣传可能掩盖了产品本身通过高盐、高糖等天然方式防腐的事实;标注了“零添加人工合成色素”的产品里边很可能有其他色素,消费者非常容易被误导。
“食品标签的核心作用是通过标签信息,使消费的人明晰产品本质,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不应该对消费的人造成误导。”食品科普作家云无心表示,消费者追求“天然”、不喜欢食品添加剂,这种心理能够理解,也应该尊重。但商家采用“不添加”“零添加”等声称,或对消费的人形成错误的暗示和引导。
不少人认为,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的,没有添加剂的食品更健康。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在中国被妖魔化的一个重要缘由是替非法添加物背了黑锅。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曾多次呼吁,不必妖魔化食品添加剂,只要合法合规使用的添加剂都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使现代食品丰富多彩,使用食品添加剂是改善食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发展健康食品、促进食品创新的客观需要。
为避免误导消费者,新国标实施后,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新国标将于2027年3月16日实施,设有两年过渡期。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一度风头火热的“零添加”赛道或将降温。
新国标出台后,已有不少调味品企业表示将尽快将该国标落实。千禾味业表示:“公司十分支持新国标的落地,我们始终相信新国标将进一步规范行业的管理。新国标过渡期两年,我们会尽快按新国标要求执行。”松鲜鲜也表示,将配合并支持国家决策,逐渐替换老版包装。
“新国标出台将推动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举措”,这是不少业内专家的共识。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新国标的出台对行业发展起到非常好的震慑作用、净化作用以及指导作用,随处可见的“零添加”擦边乱象将得到进一步整治,这既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推动消费者合理认识添加剂。
在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看来,“零添加”用语被禁后,调味品企业可能会将营销重心转移到“清洁标签”方面,他认为,企业还是该老老实实做产品、踏踏实实搞研发。
“新国标对以零添加为卖点的企业来说,肯定是有不小的冲击,但从长远来看,却能促使企业放弃花里胡哨的经营销售的策略,转向以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整个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国调味品产业资深观察员张力明表示,新国标倒逼市场从营销驱动回归产品的质量驱动,他建议调味品企业通过透明化、差异化、清晰化举措赢得消费者青睐。“消费者热衷零添加产品的本质是追求营养健康,采用清晰的数据比如蛋白质含量、减盐比例等,会更受市场欢迎。”
云无心表示,新国标禁用“零添加”“不添加”等用语,只是为了使消费的人正确了解食品标签信息,更科学、更自主地选择食品,避免消费者盲目关注这些宣传用语而忽略了产品真实属性,并不是要改变厂家对产品营养与安全的坚守。消费者想要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正确阅读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食品标签信息才是关键。“通过配料表,消费者能了解食品中每一种配料,包括食品添加剂的真实使用情况。”
目前来看,调味品“零添加”赛道或将因此而降温,“零添加”产品有很大的可能性在销量上受到打击。调味品企业尚有两年的过渡调整时间,而究竟要如何改、难度如何则仍需观望。(记者 高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