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新民村见到“莓农”陈正海时,他刚忙完30亩地栽草莓大棚的活计,转到上一年新租的5亩高空草莓大棚里检查。
新民村,从属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潘黄大街,是家喻户晓的“草莓村”。18年间,全村草莓栽培规划从一开端零星试种的120亩,扩大到盐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下称示范园)建成后的3200多亩,人均年纯收入也从起先的1.9万元增至上一年的4.5万元。
“别看新民村种草莓起步晚,更新换代勤着呢。一代地栽棚,二代盖棉被,三代上高架,四代能升降,现在的高空草莓便是第四代,无土栽培,高度从1米到4米不等。”亲身经历草莓大棚迭代,感触有啥不一样?陈正海笑笑说:“曾经是‘草莓保姆’,现在成了‘科技管家’。”据其回想,地栽草莓冬季怕冻,他们就用炭火炉、酒精炉给大棚加温,“那时候洒水都要拎着水桶进去,棚子矮小,每次忙活三四个小时,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
上一年夏天,陈正海第一次走进8米高的高空草莓大棚,立体悬挂的栽培形式、驱离虫灾的生物制剂、铺到草莓根部的水肥一体和电热加温管道,让这位老“莓农”看傻了眼:“这哪是种田?简直是草莓工厂!”他当场决议承揽5亩。
老陈述,之所以乐意再一次“吃螃蟹”,根本原因有二:新棚靠的是科技,不费膂力,在手机上就能控制办理;硬件配套的规范尽管高,但每亩6000元的租金并不贵。
事实证明,陈正海的挑选没有错。他算过一笔账:老棚亩产约4000斤,亩均收入在3.5万元;新棚亩产挨近7000斤,亩均收入可达5万元,现在头茬果还没摘完,就现已回收租金投入了。
说话间,退休市民张先生带着一家五口来棚里采摘。“高空草莓能手摇调理高度,采摘就像从超市货架上取物。”新民村支书董兆付介绍,示范园每天产出草莓约40吨,三成是经过参观采摘方法卖出的,这个草莓季,村里估计招待采摘游客近十万人次。
示范园育苗车间里,江苏省农科院副研究员蔡伟建忙着对一株“盐莓一号”草莓苗进行脱毒处理。“这就像给草莓做‘试管婴儿’,取强健草莓的茎尖细胞培育无病苗。”蔡伟建介绍,“盐莓一号”是他们与当地协作研制的新品种,现在已具有大面积推行条件。
据了解,新民村共有130户乡民参加草莓苗繁育,仅此一项每年带动乡民增收1100多万元。
“盐都草莓的开展经历,要害就在长于使用新技能、新形式、新品种,活跃开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后发先至。”盐都区农业技能推行中心主任谢兆标说,现在盐都草莓已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开展面积1.3万亩,年产值超10亿元,直接带动2.5万农户增收,“咱们这儿的草莓现已名声在外,‘草莓界的奥运会’——第10届世界草莓大会日前就在咱们区举办”。
事实上,不止盐城盐都,南京溧水、连云港东海、镇江句容等也是江苏的草莓主产区。
南京溧水区的金色庄园里,一派繁忙现象。“咱们种了5000多亩草莓,凭借快速预冷、等离子灭菌技能延伸保鲜期,把草莓出口到新加坡、阿联酋、印度尼西亚等地。”金色庄园董事长吴中平说,“我也参加了本届世界草莓大会,把我的‘草莓经历’共享给各国同行。”
有“我国草莓第一镇”之称的东海县黄川镇,栽培草莓3万余亩。当地沿国省干道先后建起千亩草莓生态园、千亩草莓采摘园,构成“十里草莓经济参观带”,每年招引数十万人次光临。
镇江句容草莓历经40多年开展,当地除了鲜果就地出售,还将目光转向深加工。“咱们刚接到一笔1万瓶的草莓酱订单。”句容市华达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华鹏说,他们的草莓酱等产品年耗费草莓200余吨,约一半质料来自本地。
人民网从江苏省农业村庄厅了解到,到2024年末,江苏省草莓栽培培育面积近30万亩,产值超越50万吨,生产规划居全国第4位。草莓已成为江苏不少地方解锁村庄复兴的“金钥匙”。(丹、张瀚天、江楠对此文亦有奉献)
人民日报社概略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协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维护联络咱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