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正式实施,饮食业迎来了一场全民参与的“配料表革命”。在北京东大桥盒马鲜生门店的冷藏区,28岁的白领林薇向闺蜜推荐了一款盒马自营的“希腊式酸奶”,这款无糖酸奶口感极佳,适合搭配面包食用。盒马官方推荐理由是“配料干净”,这也是林薇多次回购的原因。这款酸奶的配料表仅包含生牛乳、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三项,没有增稠剂,也没有添加任何代糖,很适合减脂期食用。
像林薇这样“先看配料表,再做决定”的消费者慢慢的变多。去年10月,山姆会员店推出的“一颗小橘干”迅速走红,该产品经过改良后,配料只剩蜜橘、白砂糖和柠檬酸,并且特别标注不含苯甲酸钠、山梨酸钾、柠檬黄、日落黄和香精。超高的性价比和配料干净使这款零食上架即断货。
这些现象背后反映了饮食业的一大趋势: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中是否含有过多添加剂、防腐剂或人工色素,也更愿意为配料表更健康的食品买单。超市里,年轻妈妈用手机扫码查看婴儿辅食的检测报告,退休教师仔细比对钠含量,健身达人则对着营养表计算碳水比例。“买食品,先看配料表”已成为一种消费新常态。
京东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65.5%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零添加、零糖、零脂的食品,追求无负担饮食。而在叮咚买菜App发起的一项超13000名用户参与的投票中,95%以上的用户觉得自己是“成分党”。
商家迅速捕捉到这一变化,纷纷在产品上做“减法”。过去一年,“零添加”相关商品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成交额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倍增。主打“0防腐剂”“0添加”的品牌与产品往往能在社会化媒体上获得高频曝光与二次传播,进而建立更健康的品牌形象。
2022年,抖音博主辛吉飞掀起的“海克斯科技”风暴让公众意识到那些晦涩难懂的化学名词正在潜入日常饮食。这场风暴也让提前布局“清洁标签”的企业尝到了甜头。例如,山姆宣布在2025年前逐步淘汰或替换多种化学成分,并力争在2028年前彻底告别人工香料与合成色素。截至2025年1月底,山姆在中国拥有53家门店,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会员费收入增长超过35%,会员数量不断增加。
同样因为配料表做减法而受到欢迎的还有胖东来。去年11月,胖东来推出自营品牌黑豆酱油,配料表简洁,只有水、非转基因黑豆、食用盐和小麦,没有一点味精、焦糖色、防腐剂或增味剂,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包括专注线上生鲜和食材配送的叮咚买菜,也同样以“配料干净”赢得口碑。2022年10月,叮咚买菜提出“清洁标签”概念,倡导饮食业“拒绝多余添加、非必要不添加”的理念。近期,叮咚买菜推出了“营养选择”分级标识,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更清晰的健康指引。
这种从生产端到销售端的全链条升级不仅提升了用户忠诚度,还推动了叮咚买菜的GMV和净利润持续攀升。简洁透明的成分本身代表了一种安心感,这一趋势下,配料表越干净,生意反而越火爆。
全球清洁标签成分市场预计将在2025年至2030年间保持约6.51%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30年达到624.3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配料干净”不仅是当前的风口,也有望成为未来饮食业决胜的重要砝码。
对食品配料的关注并不仅限于年轻人。72岁的张大爷是稻香村的常客,他选择糖醇牛舌饼和玫瑰饼,虽然口感略有不同,但他图的是安心。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攀升至40万亿元规模,占全国GDP的三分之一。老年群体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他们更关注食品对血压、血糖、体重等健康指标的影响。
不过,“配料干净”要真正落到实处并不是特别容易。新国标虽然对各类添加剂的应用限制范围及最大用量做出了更明确的规定,但对“零添加”“少添加”仍缺乏细化、可操作的标准。一些企业的操作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难度,影响了消费信任。企业要在原材料采购、加工工艺及储运环节做全面升级,这通常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投入,需要更高的售价才可以获得相应利润。
消费者对“配料干净”的呼声虽高,但味觉体验同样重要。更健康往往意味着“更不好吃”,这也需要一些时间去改变。当消费者开始用配料表投票时,饮食业的游戏规则已然改写。敢于将生产线暴露在阳光下、用技术创新替代化学捷径的企业,将在信任争夺战中抢占先机。在“配料表”时代,最核心的商业机密不再是繁复的配方本身,而是透明与真诚。